如果說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標好了價格,不如說,有些禮物的到來是勤奮與機緣碰撞的結果。
劉言在大學時學習的是珠寶設計,學校時光雖然忙碌卻充實,幾年系統的專業課程學習讓她具備了成為一個珠寶設計師的所有品質,她不僅要學習藝術理論、設計理念、美術基礎,還有制作工藝,成本核算,銷售渠道,甚至是新聞稿的撰寫等等。珠寶設計師不僅要有出色的設計能力,如何學會運營一個品牌,也是她在學校學到的最重要的事。
畢業在即,滿懷一腔熱情的她卻發現國內市場對于珠寶設計并不寬容,于是她先去了一家雜志社做了時尚編輯,之后又去做了互聯網的網頁前端編程,再后來,又成為了一名產品經理。這些職業經歷如今想起,她滿懷感激,正因為有互聯網工作的經驗,她才能一點一點避開創業初期的痛點。
不是沒有經歷過失敗,三次創業,前兩次都失敗了,直到四年前,是的,她在玉石行業已經待了四年,這四年對她來說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最初,她每天都跑去玉石市場,選到適合的原材就拿回來設計制作。她形容那時的狀態就像“高考”,經常不睡覺,整夜整夜的熬,還經常不吃飯,“真慶幸自己還算年輕......”現在的她,日常則是拿著紙和筆,與雕刻師聚首在一起討論開會,對于過去,再想起來已經恍惚。
她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如今事業漸上軌道,也有偶爾冒出倦怠和逃避的念頭,她的內心奔放又矛盾:“我這是在干什么呀?為什么會這么焦慮!為什么不能約朋友去喝個下午茶做個指甲?”
但看,看手上的玉石,她又會嘆息一聲,遏制住出去瀟灑的心思。“中國人太不可思議了,會對這發白的石頭這么情有獨鐘!”她說她已見識過很多種玉石,如今再看到好的料子還是會自動萌生出一種心癢感,好像有什么在那搔撓一般,大概這就是對玉的喜愛已深入骨髓了吧。
這種讓她迷戀的石頭——和田玉,在上古時期被發現,它比一般石頭更為堅韌耐用,晶瑩通透,色彩斑斕,惹人喜愛。由于長期受河水沖淘、浸潤,去粗取精,取天之靈氣使玉石精光內蘊,細膩無瑕、體態滋潤、晶凝如脂,具有其他玉石所沒有的質感和光澤。
在劉言眼里,和田玉不是高不可及的器物,而是她用來講述故事必不可少的元素。她就像一個導演,精心安排著每一個角色,無論是什么顏色、花紋的籽料,都像是在她編織的劇情中找到了自己的靈魂,如一個個舞臺角色般串聯成一場讓人目眩神迷的視覺盛宴。
“從玉石中窺見到自我,又因那些共通的情感手中的玉石連結。”她將自己的品牌命名為“緣物”,Rahul的音譯,拉丁文里是用relationship來表達佛與其子,很多人看了品牌名的這兩個字第一感覺是有注定緣分的的心愛之物,字里行間細細想來,其實也是它最初的意義了。
平日里,劉言會去看很多展覽和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看到真心喜歡的作品就會聯想到,如果用和田玉作為材料,如何呈現出同樣的元素,又會是怎樣的一番藝術效果。她喜歡用和田玉表達不同空間和狀態的事物,不局限在傳統題材里,這是她創作靈感保險的秘訣。
在收集了玉石原材料后,她也會將它們分類,在創作的時候,再將這些玉石全部擺放出來。“我會等著它們自己來告訴我它們想成為什么樣子、它們想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創作,在劉言看來,是一個靈感像緣分般降臨的過程。
許是玉石賦予她比原先更多的古典色彩,她對物體的能量和歷史越來越著迷,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她會想象這個雕件會去向何方、在什么樣的雙手中傳遞。它們會參與進人們珍貴的記憶,當丈夫為妻子戴上戒指,當母親把項鏈傳給女兒,她所設計的這些物件會在這些個體和家庭的故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為紀念品、成為傳家寶,成為人們的記憶共鳴。
在她的觀念里,男女的平等是相對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女人要付出的更多,女人就應該像珠寶一樣,這不是套話,她應該是純良的、優雅、可愛的、知性的、性感的、野性的、高貴的。她有種種標簽,這些與一副姣好的皮囊沒有關系,是一種生存狀態。和珠寶一樣,再含蓄的和田玉也有著內斂的奢華。這是內容的所在,她和珠寶應該是天生的伙伴,離不開的。在我心里,珠寶其實就代表著自己,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擁有什么樣子的珠寶。”
在緣物,每一塊和田玉都要經過設計、制作、打磨、拋光的過程,這些步驟每一項都需要精細的操作,這要求她需要把一腔精力都投注在產品創作之上。幸好,她是個性子清冷的人,不習慣與人寒暄,也不喜歡去多人聚會,只樂得窩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與同好的雕刻師好友們交流心得,這使得她更為專注,也使得緣物更為專業。
雖說她不善與人交往,但并不缺少陪伴,她喜歡養小動物,也喜歡潛水,在她的的作品里有很多動物和海洋生物的蹤跡。
緣物的雕刻類作品多半以動物題材居多,也和她本身熱愛小動物脫不開干系,造型多半以抽象極簡的感覺呈現,材料上選用白玉和青玉為主,青玉又是色系十分豐富的玉種,在表現上彈性空間更大。
《禧鹿》這件作品,是她突破傳統題材的第一個嘗試,它更像一個微小型雕塑,是靈氣與神秘并存的自然的符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后來她又創作了《和春》這件作品,是一只羊的形態,玉質潤澤,雕刻細致,代表春風一樣的溫暖祥和,算是一個系列。
還有金鑲玉系列,比如《云與樹》系列,都延續了她極簡的風格,“你當時抬頭看到天空的那片云或一片掉落的竹葉,它們后來被封裝在這件設計里,你的記憶也在這里了,這就是我創作時的一些情緒表達。”
各種鉆石、珠寶類的首飾人們早已司空見慣,而和田玉的首飾卻展現了不一樣的美感。
籽料中的一些小籽很適合鑲嵌戒面,有皮色,而且玉質溫潤,加上一個簡單的鑲嵌,沒有太多珠光寶氣,卻能很好地表達出一種溫潤含蓄的美。
李笠翁《閑情偶記》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能一顆籽料做成的耳墜并不光鮮,但隨著佩戴者一步一搖曳,便可顧盼百媚生。
和田玉講究溫潤含蓄,所以也經常用它來雕刻一些擺件、掛件、手把件等等。
緣物的產品給人的感覺可能并不那么傳統,但又不偏離主流審美,無論是雕件還是珠串的新古典搭配,這些都是源于對傳統玉文化的吸收與再造,是符合玉這個材質的基因,也切合緣物的品牌調性。文章轉載自:東家。作者:Mis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