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來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塵夢醒。
記憶里最接近茶的意味,便是讀中學時一篇課文中引用的蘇軾的一句詩:“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關于茶的悠然閑適,人內心的寧靜淡泊,自然天成都一一呈現。說道茶的自然之解,莫過于白茶。
相比于普洱、龍井等,白茶雖然占據著中國茶的一席但卻并不引人關注,它的處世方式就如同它的制作工藝,不炒不揉,自然萎凋曬干。
汲云間白茶主創人龔雪艷出生于雅安蒙頂山一戶茶農世家,家里祖祖輩輩靠制茶為生,她自幼便跟隨父親學習制茶手藝。在漫長的時光里,年少的她與茶結下深厚的緣分,她不僅是蒙頂山的女兒,也是蒙頂山茶的女兒。
后來,她做了十幾年茶,上過不少茶山,也結識了不少茶人。她說,做茶的時候沒有人是大師,每一個人想的只是以極大飽滿的熱情,做出一品好茶。而這也是汲云間成立的初衷。
龔雪艷與白茶一的羈絆始于12年。2012年她跨越大半個中國前往福鼎拜王亦森為師學習工藝白茶制作工藝,帶著川妹子特有的辣勁與茶滋養而來的耐性跑遍大江南北的茶山考察學習。而這一年,她與白茶命運交匯奏起了交響曲。在學習期間,她被師父王亦森潛心制茶的匠心所感動,于是下定決心將白茶發揚光大。
可一己之力尚顯微薄,于是她便想出一個小計謀,親自煮一壺老茶,茶葉在水中上下沉浮,隱約朦朧著清香,就這般她“勾引”到了三個幾乎不喝茶的人成為合作伙伴。從那以后,不識白茶的他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煮一壺茶享受一天的時光。
有時外出,茶癮犯了怎么辦?他們就發明了一種保溫杯泡茶的方法,模擬煮老茶的口感,滿足對茶的想念。人的一生似乎總要做一件在繁星下回憶的事,而龔雪艷就找到了這樣一件自己喜歡并將為之終生努力的事。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稱,具有安神解乏,消暑祛火,治療糖尿病,低自由基含量美容養顏等功效,還被英國皇室作為御用茶,其中白茶提取物對部分細菌還有預防作用。
最初,龔雪艷本著將心頭好分享給身邊朋友的想法,卻發現國內市面上幾乎沒有白茶蹤跡,有的也是品質良莠不齊,她想這么好的茶怎么能沒有人欣賞呢?于是她開始了行動。
她將汲云間白茶定位為入門級白茶,希望這種被譽為千茶之祖的茶中瑰寶,不再是“墻里開花墻外香”,而是讓它走進大眾的視野,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享受它。
福鼎白茶更是憑借獨特的品種優勢和優越的氣候、地理及土壤取得品質上層的絕對地位。作為一種自然茶,它既不像紅茶那樣需要促進氧化,也不像綠茶那樣制止茶多酚氧化;而是將新采下的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具里置于微弱的陽光下,或室內通風處,讓其自然萎凋。等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干。
水分簡單流失,生命遵從于保守,整個過程保持了白茶最原始的口感。她的味道不似其他茶葉品的是春夏風月,而是一款有陽光味道的茶葉。
新茶口感清新香甜,滋味淡雅,像明媚陽光下帶著燦爛笑容的少女。老茶則是別有風情,在時間長廊里轉化沉淀,褪去青澀,褪去火氣,如同一位古典夫人。這些復雜的陳化過程,造就了老白茶豐腴立體的口感,讓人們既能喝出白茶的清香,也能品味烏龍的濃郁和普洱的醇厚。
人生如茶,濃淡自宜。制茶講的是心思,茶人不吝惜時間的天道自然精神。
文章轉載自:東家。作者: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