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點茶,插花掛畫——這是自古以來,中國文人追崇的四大閑事,被當作“文人四藝”,亦稱“四事”。
在古時,尤其唐宋年間,一個讀書人是否懂得生活,只需看他有沒有通過嗅覺、味覺、觸覺、視覺,達到高雅靜心的境界。
網(wǎng)上曾經(jīng)有過一種說法:唐宋在日本,明朝在韓國。
當年大量的日本僧侶進入中國,學習唐宋文化,其中就包括了文人四藝。直至今天,日本依然完好保留著“熏香點茶,插花掛畫”的生活舊風。
曾經(jīng)同事的劉明靜、朱相蓉的相識因為一段香緣。劉明靜從相蓉那兒第一次聽說香道。而相蓉則是16歲在崆峒山一位道長那里第一次聞到了終生難忘的百合香。最初,劉明靜認為香道老派,直到她在臺灣看到傳統(tǒng)的線香、香粉變成可愛、有新意、被年輕人接受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曾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劉良佑先生,花了20年的時間才從古籍中一點點尋回中國香道。”劉明靜說,于是她找到朱相蓉決心把香的文化傳播開。
雖然真正尋香制香的過程,比兩人想象中難很多。“中式熏香的核心是養(yǎng)生,天然和健康一定排在第一位。它其實是古中醫(yī)的起源,先有了對身體調(diào)養(yǎng)的功效,再有了對香氣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精油、香氛蠟燭再天然。也有化學提取在內(nèi),中式熏香是對天然香材的搬運。”古人很少成體系地記載香學,香道香方大都遺失。
懂香的人把香作為高雅的東西,也很少和外人交流。但這些仍然沒有困住兩人尋香的腳步。去東南亞考察沉香產(chǎn)地;走訪福建江蘇廣州等制香重地,拜訪十幾位大師前輩,只為尋找最好的古法制香師。相蓉說,香品可用單一的香材制作,如沉香制作的線香、香粉;可用很多種香料制作,就是和香,如香丸。
單一的香品,大多選沉香,或特別好的檀香。沉香的味道豐富,有初韻、中韻、尾韻的變化,是核心香材和“眾香之首”。和香則要看古人的香方,或是古法制香師的本事。一個香方,從十幾種香材到上百種都有,頂級的調(diào)香師一定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和追求,來創(chuàng)造香氣。
調(diào)香不是說把不同香料放在一起就行,要根據(jù)每一種香的香性或藥性,進行炮制。一些香方對于用料、炮制、配比都有嚴格要求,比如《紅樓夢》里寶釵的冷香丸。如今玩香已經(jīng)不僅是為日常生活增加了樂趣,也是體驗與自然的天人合一。為了讓更多的人切實感受到香道,她倆還打算籌備香舍,提供全方位展現(xiàn)香道文化的場所。